古诗词大全李白的优选汇总143句

2023-10-01 07:05

古诗词大全李白的

1、《静夜思》

2、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3、《夜宿山寺》

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7、梦游天姥吟留别

8、唐代·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2、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一生写诗无数。现存世有一千余篇。此处不可尽列,可查看《李太白集》30卷。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4、唐代·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5、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16、唐代·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参考资料

17、《独坐敬亭山》

18、栏杆石级连绵密,半空钓鱼垂钩起。

1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0、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1、《送友人》

22、《赠汪伦》

2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4、静夜思、独坐敬亭山、秋浦歌、望天门山、赠汪伦、朝发白帝城、唠唠亭、夜宿山寺、峨眉山月歌、客中作

25、唐代·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6、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27、《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其一》《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蜀道难》《早发白帝城》《清平调·其一》《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8、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2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0、【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可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词大全李白的

31、《秋思》

32、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3、《蜀道难》

34、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35、释义:北城门外青山横亘,东城之外白水环绕。在此地一分别,你就要像孤蓬一样万里飘泊了。白云飘浮不定如游子心意,太阳缓缓落山像我依依不舍的感情。彼此挥手,从此别离;萧萧马鸣,不忍分别。

36、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37、鹳雀楼中更有鹳雀楼,层层楼台纵横排。

38、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39、唐代·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0、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4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42、《望天门山》

43、释义: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44、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45、《望庐山瀑布》

46、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47、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48、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51、早发白帝城-唐代·李白

52、与尔同销万古愁!

5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54、赠汪伦-唐代·李白

5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6、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57、《将进酒》

58、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59、唐代·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0、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古诗词大全李白的

6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3、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64、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6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6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67、《登金陵凤凰台》

68、【《行路难》】

69、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7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1、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72、【《相思》】

73、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74、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75、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76、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77、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78、李白所有古诗词推荐《独坐敬亭山》

7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0、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8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8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3、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84、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85、《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86、释义: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87、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8、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89、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90、望天门山-唐代·李白

古诗词大全李白的

91、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9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9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9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6、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24.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简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26.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27.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28.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说]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30.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1.赠花卿(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闻?  [解说]  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小说《彩云归》中,当秀兰唱了他丈夫入选的曲子后,陶冶之说:“今夜是珠联璧合,叫人一曲难忘!咳!难怪古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了!”  32.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是他们两人的相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可见对这首诗的评价是较高的。  33.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简析]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

9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98、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9、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有很多的古诗。

100、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01、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2、《春夜洛城闻笛》

10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4、【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5、李太白(701—762)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后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诗人。

106、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10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109、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10、李白·唐代

111、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11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1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114、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15、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116、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17、【《登鹳雀楼》】

118、李白是唐朝诗人,具有“诗仙”之称,他写过的诗可谓家喻户晓,他的一生写了九百多首诗,诗作多以醉时写的,创作了很多诗歌,在现在陆陆续续补充了一部分,大概有1000多首,比如《静夜思》,《将进酒》,《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清平调》《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119、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120、李白的诗篇篇都是精辟之作,我读过他的不少作品,比较喜欢他的《将近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山留别》,等长篇。李白是一个多产诗作家,全唐诗录有数百篇,没有悉数读遍,但这个伟大的诗人每一篇作品都会使人产生百读不厌的感觉,这就是诗仙的魅力。

古诗词大全李白的

12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22、《长干行二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行路难其一》、《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秋浦歌十七首》、《哭宣城善酿纪叟》

123、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24、楼高不见章台路,更无马蹄声催晓。

12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6、【《将进酒》】

127、主要代表作品有以下:

12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29、山头斜照千仞岭,一片江天万里蓝。

130、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131、《早发白帝城》

132、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3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3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3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136、理解: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137、《送孟浩然之广陵》

138、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3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40、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141、溪流潺潺落红花,潭水深藏画楼藤。

142、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143、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