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小猫剃毛
中班语言教案:小猫剃毛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需要使用教案,这有助于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课程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给小猫剃毛的语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小猫剃毛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词汇:“专心”、“破脑袋”,初步理解意思:做事前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只学所见。
2。通过提问、有序观察画面,了解画面中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3。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盲目遵循别人的原则。
4。能够认真倾听同事的意见并独立执行操作。
5。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根据寓言内容自制《小猫刮胡子》一组图片或制作电脑动画。
2。一只小猫(有胡子)手偶。
活动流程:
(1)教师通过对话介绍活动内容。
1。老师展示小猫手偶:我是一只小花猫,我的胡子很长很长。
2。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猫的胡须是做什么用的吗?
3。孩子们自由讨论后,老师巧妙地介绍了这个寓言故事。
老师:但是有一只小花猫把胡子剃掉了。让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
(2)教师展示教学图片,并富有表现力地讲述寓言。
1。老师展示图片,生动地讲述寓言《小猫刮胡子》。
2。老师:小猫剃毛后怎么样了?
(3)教师引导幼儿有序观察图片,一段一段地讲故事。
1。理解第一张图的内容:主人在做什么? 〈理解词汇:“集中注意力”〉小猫在看什么?
2。老师通过提问帮助孩子们有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寓言的情节。
3。师:小花猫剃了毛后,追老鼠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头会流血呢? (理解词汇:“头和血淋淋的头”) (4)教师和幼儿再看图,充分体会寓言,启发幼儿理解寓言。
1。老师指着图画和孩子们一起讲寓言。
2。老师:小花猫会刮毛吗?
3。教师总结:原来胡须是猫用来寻找路径的工具。它就像一把尺子。钻孔时必须用它来测量孔的尺寸。没有尺子,猫不知道自己能否通过。
(5)引导孩子拓展对话,启发孩子做事前思考,而不仅仅是看到看到的东西。
1。老师:小猫的主人剃毛合适吗?
2。老师:为什么主人要剃毛,而小花猫却不能呢? (每个人都不一样,不能只看到看到的就学) 3.老师:如果你以后遇到一只刮毛的小猫猫,你会对它说什么?
中班小猫剃毛语言教案2
设计背景
纲要指出,“幼儿园不仅要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孩子的注意力中,无意识的注意力占主导地位,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做事没有耐心。这个班的孩子大多性格活泼好动。在正常的活动课上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集中注意力看动画片。
2。知道做事需要专心、细心,逐渐养成专心完成一件事的好习惯。
3。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能力。
4。理解故事中包含的道德和哲学。
5。鼓励孩子大胆猜测、说话和移动。
重点难点
要点:通过看动画片,你知道做事需要集中注意力,小心谨慎。
难点: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能力。
活动准备
卡通《小猫钓鱼》,图片,猫头饰。
活动流程
1。老师戴上头饰,引导孩子们进入情境。
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今天,猫妈妈带着小猫去池塘学习自己钓鱼。
2。让孩子们一边看动画《小猫钓鱼》一边听故事,并组织孩子们讨论。
(1)问:猫妈妈钓到鱼了吗?小猫钓到鱼了吗?
(2)。小猫一开始就钓到鱼了吗?为什么?
(3) 为什么后来又钓到鱼了?
(4)小朋友们,告诉我怎么抓鱼吗?
(5)、老师总结:
只要努力、细心、耐心,就可以做好任何事情。
3。组织孩子们继续玩钓鱼游戏。
延伸活动:
让孩子回家告诉家人《小猫钓鱼》,不断教育孩子做事要有耐心。
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园班级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40分钟,教学中设计了半场游戏,让学生恢复体力和精神。
从整个班级的角度出发,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如通过表情(如微笑)、手势、身体接触、小奖品等表扬或提醒学生,控制课堂,并且教学效果良好。
中班小猫剃毛语言教案3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词汇:“专心”、“破脑袋”,初步理解意思:做事前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只学所见。
2。通过提问、有序观察画面,了解画面中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3。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盲目遵循别人的原则。
4。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继续讲故事。
5。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根据寓言内容自制《小猫刮胡子》一组图片或制作电脑动画。
2。一只小猫(有胡子)手偶。
【活动流程】
(1)教师通过对话介绍活动内容。
1。老师展示小猫手偶:我是一只小花猫,我的胡子很长很长。
2。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猫的胡须是做什么用的吗?
3。孩子们自由讨论后,老师巧妙地引入寓言故事。
老师:但是有一只小花猫把胡子剃掉了。让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
(2) 老师展示教学图片,并富有表现力地讲述寓言。
1。老师展示图片,生动地讲述寓言《小猫刮胡子》。
2。老师:小猫剃毛后怎么样了?
(3)教师引导幼儿有序观察图片,一段一段地讲故事。
1。理解第一张图的内容:主人在做什么? 〈综合词汇:“专心”〉小猫在看什么?
2。老师通过提问帮助孩子们有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寓言的情节。
3。老师:小猫剃完毛后追老鼠,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血腥? (综合词汇:《头颅与流血》)
(4)教师和幼儿再看图画,充分领略寓言,启发幼儿理解寓言。
1。老师指着图画和孩子们一起讲寓言。
2。老师:小花猫会剃毛吗?
3。教师总结:原来胡须是猫用来寻找路径的工具。它就像一把尺子。钻孔时必须用它来测量孔的尺寸。没有尺子,猫不知道自己能否通过。
(5)引导孩子拓展对话,启发孩子做事前先思考,而不是只知道看到的东西。
老师:小猫的主人剃毛合适吗?
老师:为什么主人要剃毛,小猫却不能呢? (每个人都不一样,不能只看到看到的就知道)
老师:如果你以后遇到一只剃毛的虎斑猫,你会对它说什么?
教学反思:
我注重营造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朗读。最后,重点关注猫妈妈的话,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读出猫妈妈的话,无论是心疼、担心还是愤怒。通过学生多角度的阅读,了解猫妈妈说的话。然后,考虑到学生个体理解、阅读、喜好的差异,我们以“妈妈,我想告诉你”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对妈妈说些什么。怎样才能让妈妈放心?他会成为真正的捉老鼠高手吗?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课文。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几乎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或解释。我只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猫妈妈的话,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由阅读、自我体验、自主创造。同时,也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小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可分为家猫和野猫。它们是世界各地家庭中相对常见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还没有像狗一样被完全驯化)。
中班小猫剃毛语言教案4
设计背景
人类和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身边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全心全意,不能三心二意。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并能够在孩子面前表演。
2。初步理解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含义。
3。能够以绘画的形式表达故事情节。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4。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5。让孩子大胆地表达对故事内容的猜测和想象。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知道全心全意的含义
难度:幼儿绘画。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录音机、录音带、小猫钓鱼课件、白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活动流程
1。观察过程:
1。老师展示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
2。老师问:这里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
2。欣赏并学习故事
1。老师播放录音,让孩子们听故事
2。老师播放课件,让孩子们运用感官去理解故事
3。老师问孩子们:谁在和谁一起做什么?小猫做了什么?蜻蜓和蝴蝶飞过来后,小猫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4。师生讨论:我们该向谁学习?为什么?
5。教师总结:告诉孩子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含义。从现在开始,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
6。请个别儿童在孩子们面前表演故事。
3。活动延伸:
绘画《小猫钓鱼》
1。师生对话:孩子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喜欢)让我们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这个故事?
2。老师给孩子们提供绘画材料让孩子们自由选择,
3。老师引导并鼓励孩子大胆设计、发挥想象力。
4。将作品展示并放置在美术活动角,供孩子们欣赏。
中班小猫剃毛语言教案5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天空感到好奇。他们渴望知道可爱的蓝猫如何在太空遨游;他们还想知道遥远的月球上是否生活着嫦娥姨和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就连天上飞的飞机、天上飞的鸟也常常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唤起他们对天空的向往。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小猫想飞。目的是通过这次语言活动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孩子可以借助结构化的词语完整地讲述故事。
2。孩子们敢于在小组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3。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4。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5。理解故事中包含的道德和哲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要点:孩子敢于表达自己,喜欢在众人面前讲话。
难点:能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旁白
活动准备
1。让孩子了解一些飞行物体及其简单的飞行原理。
2。了解小猫的特征和习性。
3。准备单词卡一套、录音机、磁带、磁力板等
活动流程
1。开始
1。听音乐并介绍活动。
2。通过对话引导活动。
2。基本部分
1。年幼的孩子看着结构化的单词并完整地讲述故事。
2。孩子们看着活动挂图;老师讲故事。
3。识字游戏。
①孩子们闭上眼睛,老师把单词卡递给孩子们。
老师: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我把礼物放到你们手里。睁开你的眼睛,我会讲一个故事。您将出示单词卡,看看谁认识我送给他或她的礼物。
②所有幼儿站在前面,老师讲故事,幼儿出示单词卡。
4。故事继续《我帮小猫飞上天》
3。活动结束
4。活动延长
艺术活动:蓝天小飞机、小燕子
中班小猫剃毛语言教案6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能够根据图片中的各种信息做出大胆合理的假设和叙述。
2。感受朋友生病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妙情感。
3。通过语言表达与动作的结合,充分体验故事的童趣。
4。让孩子尝试讲故事并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5。引导孩子通过故事和游戏来学习和理解生活。
活动准备:
1。孩子们已经认识字母并了解字母的基本格式。
2。几张挂图。
活动流程:
1.出示信封
老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的信?给小兔子的信是谁写的?
老师:你怎么看出这是小猫写给兔子的信?
老师:哦,原来收信人的名字写在中间非常醒目的地方,发信人的名字写在右下角。
(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本来是想用一个故事来介绍,让孩子们说说如何让好朋友知道自己生病了。但后来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而且注意力不集中,还有问题,信的开放性不够,所以,我后来修改了,直接展示一个大信封,让孩子们好奇地看信里写的内容。其实,这封信的内容活动相当于以字母的形式展开)
2。读这三个字母。
老师:我们看看小猫画了什么?
老师播放音乐(1)老师出示字母,引导幼儿观察。 (见图1) 师:刚才孩子们观察得很仔细。他们看到小猫喝盐水、吃药、打针、出汗、咳嗽、头晕。这些现象都表明了小猫想对小兔子说的话。
请小朋友们个别发言:哦,原来小猫是想告诉兔子他生病了。看,这张图是小猫想对兔子说的话吗?
老师:你在哪里看到的?
请个别小朋友说话(流泪,嘴角朝下) 老师:那你觉得小猫在写字时在想什么呢?
老师:小猫的信写好了。谁会是读这封信的小猫?你可以先和你旁边的孩子说话。
孩子们互相讨论,用文字表达他们所理解的图片。
要求:幼儿讲述三张图画的完整故事。
3。讨论并讲述。
老师:小兔子收到信后怎么样了?
老师:看,小猫最好的朋友在做什么?
老师:你觉得小猫现在感觉怎么样?你怎么知道?
老师:小猫受到很多朋友的关心和照顾,感觉很幸福、幸福。谁能看一下这几天的照片,告诉我小猫生病后怎么样了?我有一个请求:你看,这些图片的右下角有数字。这是什么意思?请关注我们按顺序说好吗?
3。请个别儿童发言并鼓励他们完整地讲述故事。
(链接设计意图:上面两个链接看似是基于图片的,其实我是分两层来做的,第一层是逐个展示3张图片,这3张图片是有剧情的,如果分开展示,孩子们可以逐渐学会观察图片,学会根据图片上的信息来推断故事情节。我把第二层的四张图片一次性展示在一起,因为孩子们有看图的能力体验之后,我可以学会自己看图片,并完整地讲述出来,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而且,我发现这两个环节的图片中的情感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因此,我还选择了图片搭配相应的情感背景音乐,让孩子多元素感知图片带来的信息。) 4、共情叙述。
老师:小猫自从生病以来,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心和爱护。我相信他很快就会康复。事实上,我们身边有一些孩子虽然已经可以上幼儿园了,但还没有完全康复。您认为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老师:你的椅子下面有一些爱心卡片。请转身并将您的想法记录在卡片上。
接线员:你想做什么?
老师: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有爱心的孩子。让我们回到教室,把这张爱心卡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每天要主动去关心、帮助别人,好吗?
活动反思:
回顾这次活动,为了帮助孩子主动学习,我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和策略:
1。看图猜策略
(1) 分层呈现 我将图片分两个层次呈现。第一层,三张图片一一呈现。前三张图有情节。分开展示,可以让孩子逐渐学会观察图片,学会从图片上的信息推断故事情节。第二层的四张图片一次性展示出来,因为孩子有了看图片的体验后,就能学会自己看图片并完整地讲述出来。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2)突出符号信息 图片上的各种图案、符号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推测情节发展的信息。比如第一张图中,小猫的头上有一个晕眩的图案,嘴边有一个咳嗽的图案,旁边有一个水瓶和药瓶,头上戴着一个红十字的医生。这些信息都是在告诉孩子们小猫生病了。但周围却没有人关心这件事,所以他心里有想法。因此,教师可以稍微突出这些信息符号,比如用颜色来突出,或者用夸张的绘画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学会观察不同的模式以获得正确的信息。
2。多元素感知策略
(1)音乐的自然融入我发现本次活动的画面具有明显的情感特征。因此,我选择了相应情感的背景音乐,并在展示图片时播放相应的图片。我用音乐给孩子们提示信息,帮助他们独立推测情节的发展,从多个元素感知图片带来的信息。
(2)用绘画来表达有时候,当语言可能无法完全清晰地表达出来时,绘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对于中学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无法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在活动的最后增加了一个绘画环节,让孩子们在绘画中记录自己想要在生活中如何关心和帮助别人。未来。就在心卡上。最后装饰在老师的墙上,图片可以更好地提醒孩子要多关心别人。
中班小猫剃毛语言教案7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天空感到好奇。他们渴望知道可爱的蓝猫如何在太空遨游;他们还想知道遥远的月球上是否生活着嫦娥姨和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就连天上飞的飞机、天上飞的鸟也常常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唤起他们对天空的向往。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小猫想飞。目的是通过这次语言活动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孩子可以借助结构化的词语完整地讲述故事。
2。孩子们敢于在小组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3。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4。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5。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要点:孩子敢于表达自己,喜欢在众人面前讲话。
难点:能够仔细聆听别人说话。
活动准备
1。让孩子了解一些飞行物体及其简单的飞行原理。
2。了解小猫的特征和习性。
3。准备单词卡一套、录音机、磁带、磁力板等
活动流程
1。开始
1。听音乐并介绍活动。
2。通过对话引导活动。
2。基本部分
1。年幼的孩子看着结构化的单词并完整地讲述故事。
2。孩子们看着活动挂图;老师讲故事。
3。识字游戏。
①孩子们闭上眼睛,老师把单词卡递给孩子们。
老师: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我把礼物放到你们手里。睁开你的眼睛,我会讲一个故事。您将出示单词卡,看看谁认识我送给他或她的礼物。
②所有幼儿站在前面,老师讲故事,幼儿出示单词卡。
4。故事继续《我帮小猫飞上天》
3。活动结束
4。活动延长
艺术活动:蓝天小飞机、小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