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有 11 个国家报告了儿童不明原因肝炎,防病经验
有好身体才能有财富,所以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
4月25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宣布,在英国等地报告的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病例中,日本也发现了1例。继近期欧美多国报告多起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病例后,日本本土报告的这起疑似病例为亚洲首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4月2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4月21日,英国、西班牙、以色列、法国、美国等11个欧洲国家已报告至少169例儿童急性肝炎。来源不明。世卫组织欧洲司高威胁病原体小组负责人理查德·佩博迪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患者年龄从1个月到16岁不等,很多人不超过5岁。其中十七名儿童接受了肝脏移植,至少一名死亡。
“儿童爆发严重急性肝炎的情况很少见。对于没有常见嗜肝病毒感染或没有潜在健康问题的儿童来说,这种情况更加罕见。”一位从业45年的儿科医生在接受美国医学媒体STAT采访时表示。但目前有关儿童急性肝炎病因的理论多为推测,病因调查仍处于初步阶段。
急性肝炎和腺病毒:不寻常的组合
今年3月底,英国苏格兰公共卫生部门监测到了5起异常治疗病例。当地皇家儿童医院在三周内收治了五名3至5岁的重症肝炎儿童,但病因尚不清楚。过去,该地区每年收治的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不超过4例。这种情况引起了官方的警惕。
4月5日,英国卫生部门向世卫组织报告,苏格兰中部发现10例病因不明的婴幼儿重症急性肝炎病例。患者年龄在11个月至5岁之间。最早的病例是在2022年1月,3月份出现症状,其余9例是3月份发现的。
截至4月12日,苏格兰已有13例确诊病例。当时,英国各地约有60例儿童感染病例。 4月14日,欧洲公共卫生杂志《Eurosurveillance》(《欧洲监控》)公布了苏格兰第一批13例不明原因肝炎的临床数据。
报告称,这些孩子在出现症状前一周还很健康。他们没有任何重要的既往病史,例如潜在的免疫缺陷或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这些孩子年龄在三到五岁之间,已经呕吐了几个星期,皮肤呈黄色,体内转氨酶水平“异常高”。
肝脏生化指标包括血清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TBil)等。当肝细胞坏死时,ALT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因此是诊断病毒性的重要指标肝炎和中毒性肝炎,被WHO推荐为肝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参考值为10~40IU/L。但文章称,大多数儿童的ALT水平超过2000IU/L,表明肝脏受损。
英国目前是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国家。英国健康与安全局(UKHSA)4月25日更新的数据显示,目前英国病例总数达到111例,其中81例在英格兰。该机构分析了英格兰81例确诊病例的情况。与上述苏格兰儿童的情况类似,他们的临床症状通常以肠胃炎相关症状开始,随后出现黄疸(例如眼睛或皮肤白色部分发黄)。目前,43名儿童已经康复,7名儿童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
与此同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也于4月21日发出警告,称该国首例患者于2021年10月在阿拉巴马州一家儿童医院发现,目前该国已有9例病例。状态。 1~6岁儿童不明原因肝炎一例。 4月21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又报告有两名儿童。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儿科肝移植项目医学主任海伦娜·古特雷斯表示,与英国的一些患者一样,美国的9名儿童病情非常严重,从严重肝炎到急性肝功能衰竭。
根据目前报告病例的临床表现,世卫组织将本次不明原因急性儿童肝炎确诊病例定义为:2022年1月1日后诊断,10岁及以下,患有急性肝炎(非甲、乙、丙、丁或引起) E型病毒感染)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或丙氨酸转氨酶(ALT)>500IU/L。符合这些条件但年龄在11-16岁的儿童被归类为“疑似病例”。世卫组织强烈建议各国识别、调查和报告符合定义的潜在病例。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毛益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般来说,A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称为嗜肝病毒。它们侵入人体并在感染后在肝脏中产生疾病。因此,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肝炎,是最常见的病毒,也是急性肝炎的病因。
不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确诊病例中尚未检测到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多国研究人员将病毒筛查范围扩大到急性肝炎常规检测范围之外的病毒,包括肠道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腺病毒等。最终,他们发现了一条新线索:腺病毒。
目前169例确诊病例中,至少有74例患者被检测出腺病毒感染,基因测序进一步显示,其中18例被鉴定为F 41亚属腺病毒41型(Ad41)。 20例病例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此外,还有19人同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和腺病毒。
这与英国卫生部的数据相似。截至目前,英国已有53名不明原因肝炎儿童接受了腺病毒检测,其中40人检测结果呈阳性,占75%。英国卫生安全局临床和新发感染主任Meera Chand指出,与过去五年其他时期相比,英国1至4岁儿童的腺病毒感染率目前处于最高水平。荷兰也报告称,最近几天观察到腺病毒的社区传播显着增加。
腺病毒历史悠久,谱系庞大,有A至F 6个亚属,且亚科分支较多。不同血清型的腺病毒主要感染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同。腺病毒主要感染人体粘膜,大部分可引起咳嗽、流鼻涕、咽痛、发烧等呼吸道症状。严重时会引起肺炎、腹泻、眼部炎症和皮疹。 F亚属以腺病毒40型和41型为代表,具有胃肠道倾向,与儿童腹泻密切相关。症状包括发烧、腹泻、呕吐和腹痛。一般来说,它们不会引起肝炎。
急性肝炎与腺病毒之间的关联此前鲜有报道。毛益民解释说,一些非嗜肝病毒感染也会引起肝炎症状,比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但腺病毒引起的肝炎很少见,健康儿童中尚未发现腺病毒引起的肝炎病例。此次出现急性肝炎的患儿免疫功能均正常。这种情况以前几乎从未报道过。
原因调查仍处于初步阶段
伯明翰儿童医院是英国治疗儿童严重肝病的三个专科医疗机构中最大的一家。 2018年1月至4月期间,该中心收治不明原因重症肝炎病例6例。今年同期,该设施发现了大约 40 起此类案件。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但这可能与 COVID-19 大流行有关,因为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伯明翰中心儿科肝病专家迪尔德丽·凯利4月2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比较明确的是,英国健康与安全管理局指出,目前的调查可以排除两个原因:过量服用扑热息痛导致的肝损伤,以及接种新冠疫苗引起的副作用。由于绝大多数儿童不符合疫苗接种年龄要求,因此没有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跨境旅行或国家之间的其他接触仍不能被确定为“传播因素”。
英国卫生安全局此次公共卫生事件调查主要负责人米拉·钱德在最新采访中表示,“我们收集到的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儿童急性肝炎的增加与以下因素有关:腺病毒感染。不过,我们正在彻底调查其他潜在原因。”
41型腺病毒是一种弱致病性病原体。目前的主要假设是,存在某种因素使得41型腺病毒的致病性更强,比如新冠病毒大流行。近两年为防控疫情采取的戴口罩、宅在家里等公共卫生措施,导致儿童未能建立对腺病毒的原有免疫力,或者在接触病毒时引发了过度的免疫反应。突然接触腺病毒等。
英国伯明翰儿童医院的婴儿肝病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解释说,另一种可能性是,近期的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使儿童更容易受到通常无害的病毒带来的严重副作用。 。 。
2021年5月,香港大学的一些流行病学家发表了一份关于学校复课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激增的报告。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香港学校停课数月,并于当年10月恢复面授课程。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因鼻病毒感染引起上呼吸道症状的病例有所增加。一个月内共报告病例482例,其中60%以上发生在小学; 20人以上聚集性疫情发生次数达到81次,超过2017年至2019年香港同等规模疫情的总和。
研究人员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时间的延长,人们对鼻病毒和包括流感病毒在内的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易感性可能会增加,因为儿童在长时间在家隔离后接触病原体并增强了免疫力。机会越来越少。在英格兰,由于儿童传播增加,2020 年 9 月(即英国学校重新开放后约两周),成人鼻病毒感染率急剧上升。
一位病毒学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易感染人类的50种腺病毒中,2型和5型腺病毒最为常见。大约80%的中国人5型腺病毒抗体呈阳性,这意味着虽然大多数人已经被感染,但只会出现轻微的感冒症状或没有症状。接触这些腺病毒也会对其他亚型产生一定的交叉免疫。
毛益民强调,目前的假说是腺病毒41型是这种不明原因肝炎的病因,对其致病机制存在猜测。但目前的情况是,原因尚未完全确定。在其中一些报告的病例中,未检测到腺病毒感染。
比如,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疑似病例为16岁以下未成年人,其新冠病毒和腺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与此同时,英国健康与安全局还表示,在患者的非血液样本中也发现了其他腺病毒类型。在确定腺病毒特征之前,必须对多个病例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从现有信息中很难得出进一步的结论。毛益民举例说,这些报告病例分散在欧美多个国家,又突然出现,但它们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是什么?如果是腺病毒感染,那么那些没有检测到腺病毒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呢?是否还有尚未发现的新病原体?这些儿童在患病前是否接触过任何常见危险因素?
世卫组织表示,对其原因的调查将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腺病毒传播水平较低,幼儿的易感性增加;新型腺病毒的潜在传播以及 COVID-19 和腺病毒的共同感染。
米拉·钱德(Meera Chand)建议父母和监护人警惕儿童的肝炎症状,包括黄疸。经常洗手和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等常规卫生措施可以帮助减少包括腺病毒在内的许多常见感染的传播。出现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感染症状的儿童应待在家里,直至症状消失 48 小时,然后再返回学校或日托中心。
虽然国内尚未报告疑似病例,但毛益民建议公众和医生提高警惕,遇到类似情况及时向疾控系统报告。
疾病预防经验1
呼吸道传染病学习心得 呼吸道传染病一直是近年来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今年,我们重点学习了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季,气候转暖,万物复苏,呼吸道传染病易发。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侵入人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肺结核、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等。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灰尘)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它们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儿童、老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病患者、劳累过度者、精神压力大者易患此病。 呼吸道传染病一旦出现,将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造成很大影响。为此,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市民提高警惕,积极预防。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结核病: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45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150万。 每年有 13 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80%的患者来自农村,农民工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我市农民工、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例迅速增加,而这些人群对结核病防治知识了解甚少。 目前,结核病最好的防治措施之一就是及时发现传染源并进行治疗。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可侵犯人体多个器官,其中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