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函数语法比较
摘要:虽然人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但要给语言下一个精确、完整的定义却并不容易。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许多语言学家通过不同的渠道致力于语言的研究和描述。当代社会最有影响力的两个语言学派是乔姆斯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和韩礼德创立的系统功能语法。致力于研究两者在语言本质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关键词:语言;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乔姆斯基;哈利迪
1。理论背景与介绍
1.什么是语言
语言的定义有很多种,例如“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是一系列规则”等。但它们都没有完全揭示语言的内涵。迄今为止,较为准确、被社会和语言学家广泛认可的语言定义是:“语言是人类交流所用的一系列任意的声音符号”。换句话说,语言是用于人类交流的声音系统。它有两个特点:任意性和象征性。
2。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简介
语言学领域包含许多形态各异的重要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几乎所有语言学家都不能否认乔姆斯基对语言学的贡献。其他语言学派学者的许多观点也都是基于乔姆斯基的思想。系统功能语法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对语言教学、社会语言学、语篇分析、文体学和机器翻译等语言相关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刘&冯,2007:312)。
(1) 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1957:12)将语言定义为一组规则。因此,他的转换生成语法是一种语言理论,旨在定义语言使用者理解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的程度。换句话说,它是语言使用者运用知识输出和理解句子的能力。用他的话说,语言学试图观察和描述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转换生成语法中的语法是以句法为中心的句子语法。为了探索语言的真正意义,乔姆斯基将语言的意义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即人类生来就有语言习得策略。语言习得策略是一种特定于语言学习的知识(胡,2006:326)。句子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乔姆斯基语法将句子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短语结构规则、X-bar理论和生成理论。
(2) 系统函数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区别在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侧重于语言的社会方面。他认为语言是“做”而不是“知道”。他不同意语言习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认为语言和其他技能一样,必须是人类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Halliday(1994:69)认为语言在人类社会交往中具有三种功能:
①概念功能: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工具。
②人际功能:语言具有表达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一切手段。包括说话者干预某些语言情境、表达某些语言行为的各种方式。
③文本功能:语言具有机械功能,可以将任何口头或书面话语转化为衔接适当、结构合理的文本,并能区分生动的文本和杂乱句子组成的文本。
在系统论的基础上,韩礼德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泛函理论,后者是前者的输出。系统论是一种意义选择理论。通过系统论,任何语言或任何其他符号系统都可以解释为链选择的网络。换句话说,他认为语言是众多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广义上讲,有表示组合关系的链式系统和表示选择关系的聚合系统。前者主要涉及越来越肤浅的方面,例如句子结构、语言单位及其序列(句子、从句、短语、单词、语素)。后者主要涉及语法的意义层面,例如制度体系。 (刘&冯,2007:317)。
2。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区别
1。语言学方面的理论研究
转换生成语法是在结构语言学盛行的背景下提出的。乔姆斯基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影响,在接受其核心思想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类的思维层面。他认为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这种观点基于以下事实:(1)儿童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自己的语言。如果没有得到正式和详细的指导,孩子们对母语的习得就永远不会停止。即使输入混乱,也能得到完整的输出。 (2)孩子们不受环境干扰地学习母语。这意味着即使孩子出生在外国,他仍然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母语。undefined
与转换生成语法不同,系统功能语法更注重对某种特殊语言或某种语言的特殊变体的描述和研究。这种语言理论研究知道目标不是普遍性。此外,系统功能语法解释了语言与其使用上下文之间的深层关系。它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通过观察人们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语言来研究特定情况下的语言使用。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语言学学者利用统计技术来研究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使用的语言变体或个别口语及其使用频率。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评估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做出的对话反应。人们进行具体对话后,我们将其与之前评估的对话进行比较,以检验理论假设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李,2006)
4。研究特色
众所周知,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形成是在数理逻辑思维的指导下形成的。他将语言学视为认知科学的一部分,因此抽象原理是其理论的主要特征。系统功能语法更强调语言功能的概念和语言结构。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基于一系列抽象规则而形成的。他将这些抽象原理具体化为:短语结构规则、X-bar理论和变换原理(Alpha运动)。
(1) 短语结构原则
在语言模型的第一阶段,乔姆斯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与基础部分的混沌重写原理不同,短语结构规则可以生成真正意义上的句子。该规则称为有限语法规则,具有更多的生成能力。它可以组合名词、形容词、助动词和动词等其他种类的单词来生成短语和句子。它可以改写为以下公式:
①SNP+VP;
③VP动词+NP;
③NPNP(单)+ NP(双);
④NP (s) D+N;
⑤NP (p) D+N+s;
⑥D;
⑦N(人、球、门、狗、书...)
⑧动词Aux+V;
⑨V(打、拿、咬、吃、走、打开……);
⑩辅助时态(+M)(+have+en)(+be+ing);
{11}时态现在/过去;
{12}M(意愿、能够、可以、应当、必须)。
生成句子的过程就是将一个符号改写成其他符号的过程。但该规则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将两个独立的句子组合成一个句子; b.在描述英语动词时,需要考虑太多的情况,尤其是助动词; C。描述主动和被动关系存在缺陷和不足。
(2) X 杆理论
该理论是在1965-1970年标准理论阶段提出的。 X-bar理论比之前的短语结构规则更加完整,包括词汇类别(N、V、P、A、ADV、Q、AUX、DET等)和短语类别(NP、VP、PP、AP、An除ADV、P、QP、S等之外的中间类别),其覆盖范围大于词汇类别但小于短语类别,处于中间位置。
X-bar理论与短语结构规则的区别在于: ①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歧义问题。 ② 能解释“长发学生”和“物理学生”等短语的区别;传统语法将名词和动词视为不可分析的最小语言单位,而它则认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类似词性的词是可以进一步拆分的。
(3) 转换规则(Alpha 运动)
相结构规则只能生成抽象句法意义上的陈述句(句子的深层结构)。为了改善其现有的缺点,改造规则应运而生。即将句子的深层结构转化为浅层结构。
Alpha(α)运动的变换不是固定的,而是灵活的。它可以代表句子中的任何类别。转换规则旨在通过移动句子中的某些类别来将句子从深层结构转换为浅层结构。实现转换的前提是限制α运动范围的一系列条件。转换规则和限定规则适用于所有语言,具有通用性。
总之,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侧重于解释结构关系的组成部分。他们通过构建一个生成语法框架来实现这一点,该框架包含用于预测一系列复杂性和不同类型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以揭示不同语法结构下具有相同含义的句子之间的关系。 (刘&峰,2007:223)
系统功能语法主要研究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韩礼德认为,语言系统主要体现了语言的三大功能:
(1)概念功能:语言服务于它所要表达的内容,即说话者在现实世界中的个人经历,包括说话者内心世界的潜在意识。
(2)交际功能:语言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以表达通过语言建立的不同社会角色。例如提问者和回答者,关系是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语言来建立的。同时,事情也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来解决。
(3)话语功能:语言需要提供自身与特定语境的联系。即保证语言的恰当性。
需要注意的是,当上述三个问题映射到具体的话语中时,它们将各自呈现出自己的概念意义、交际意义和文本意义。因此,语言使我们能够表达内容、关系并生成相关上下文。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提出语法的三个领域对应于上述语言的三个特定功能。它们分别是及物性、语态和主语。及物性是指参与者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所涉及的动词和具体语境情况的变化,例如在第三人称后面加S。声音是指说话者在表达所说内容时是动作的接受者还是执行者。主题是指演讲者正在谈论的具体问题。 (刘&峰,2007:316)
3。局限性
文中讨论的两种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领域影响深远,难度也比较大。因此,本文仅基于作者对这两种理论的有限理解。文章只进行了理论层面的研究,并没有付诸于实验。
系统功能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是语言学领域影响深远的两个语言流派。它们对语言学的其他理论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仅讨论这两种主要语言学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待笔者有更深入的了解后,再作进一步的比较。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它会完成。
参考:
[1]刘润清,冯宗鑫.语言理论与流派[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3-317.
[2]Chomsky, N. 句法结构[M].海牙: Mouton&Co, 1957: 12.
[3]胡壮林.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26.
[4]Chomsky, N.语言知识:其本质、起源和使用[D].纽约:Praeger,1986。
[5]Halliday, M.A.K. 功能语法导论[M]。伦敦:爱德华·阿诺德,1994:54-56。
[6]Chomsky, N. 语言与教学[M].伦敦:莫耶·贝尔,1986 年。
[7]Hallidy, M.A.K. 功能语法导论[M].伦敦:爱德华·阿诺德,1985:17.
[8]韩秀珍,林柳辰.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比较[M].哈尔滨农业出版社,1996.
[9] 利维。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
功能语法[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21卷第3期。